中心概况
 建设规划
       示范中心未来3-5年改革与发展规划:
       在十四五期间,中心将以教育部“新工科”建设要求与“新工科”成电方案为指引,结合自身“机电控制”专业特长,继续向智能制造方向升级实验平台,依托此平台与学院、公司合作开展“融通互补”人才培养工作;继续新建基于智能制造的“机电控制+”实验室群,建设以“项目式”课程为主的跨学科、跨专业课程;基于
“智能制造生产线”实验平台与“机电控制+”实验室群积极参与“科研育人”新工程实践教育,积极建设“科研实践课堂”;继续开发、深化竞赛课程化建设,将竞赛形式与内容融入“新工科”实践课程,构建全流程、链条式实践课程体系。建设更开放、友好且具备激励性质的人才培养环境。
       中心在十四五期间建设规划细节如下所示。
       (1)构筑“融通互哺”人才培养共同体
       中心构筑“融通互哺”人才培养共同体的基本思路是积极构筑中心+学院、中心+公司、中心+社会,构建“浸润式”高端产学研融合实践平台。中心将积极以机电控制技术为主线,纵向深研与横向扩展并举,扩展校内学院“共建课程朋友
圈”,积极联合公司建设校企实验室、开展技术攻关、产品研发、成果转化、项目孵化等,打造强“产学研用”、“融通互哺”的人才培养共同体。
       (2)驳接“科研育人”新工程教育平台
       中心以机电控制、机械设计、机械加工、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等自身特色为切入点,积极的驳接机电学院等校内各个“科研育人”新工程教育平台的实践教育,以承办全部或部分参与的方式介入“科研育人”教育工作,积极融入科研育人体系,并将其深度落实到“科研实践课堂”。
       (3)以竞赛课程化为主的多形态链条式课程体系
       中心计划加强以科创竞赛项目为中心、全流程设计为核心,构建交叉融合
的、逐级递升的、密切联系的科创竞赛链条式实践课程体系。科创训练课程化、将科创竞赛项目纳入人才培养体系。将竞赛基地教学化,发挥以老带新的社区学习特色,开发竞赛系统培训,打牢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专业基础,掌握与参加竞赛密切相关的多学科交叉专业知识,强化学生在参加竞赛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运用。
       (4)“三制一化”人才成长生态
       中心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“社区学习、国际化”等新形态的生态方式,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,中心将继续研究、扩展新的“三制一化”学习生态,即书院制+多导师制+荣誉制+国际化。
       ①书院制:形成自主学习、自主管理的学习型社区,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环境,优质的实验室环境、转身见导师、多学科交叉碰撞的学术实践氛围,强化精神感召、学术引领和人生指导;
       ②多导师制:“成长导师+课程(竞赛)导师+业界导师”的全程导师制,按学生创意、发展需求配备导师形成“高频度的师生交流、高强度的思想碰撞、高格调的人文关怀”浸染式培养模式;
       ③荣誉制:实施课程、竞赛、项目、管理等多方位荣誉制度,唤起学生的最大好奇,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,赋予学生的最强荣誉感,形成新工科实践创新的引领性人才培养高地;
       ④国际化:更开放的国际化培养,积极实施留学生实践教育,积极融入国际化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,通过机制创新让拔尖学生接触世界科学文化研究前沿,前往知名企业、独角兽企业进行科研与商业训练。
 

Copyright © 电子科技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  电话:028-61830224   地址:成都市高新西区天润路888号   蜀ICP备15021327号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136号          技术支持:顶呱呱集团
相关链接推荐:  电子科技大学    |    电子科大教务处    |     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    |    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    |    在线图书馆